摘要:在EGFR突变晚期NSCLC治疗领域,新药探索不断。拉泽替尼作为具CNS穿透性的第三代EGFR - TKI,因对野生型EGFR毒性低,与埃万妥单抗联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领域,针对EGFR突变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是医学界不懈追求的目标。近期,MARIPOSA研究带来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随机、双盲、探索性分析,聚焦于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在这类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拉泽替尼:独特优势与联合用药契机
拉泽替尼属于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它具备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性这一关键特性。这一特性使其在治疗脑转移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时具有潜在优势。更为突出的是,它对野生型EGFR的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基于这些优势,拉泽替尼被选用于与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联合用药。在3期MARIPOSA研究中,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埃万妥单抗 - 拉泽替尼)方案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显著改善了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研究设置拉泽替尼单药治疗组,旨在深入评估联合方案中各组分的具体贡献,这也是首次在两种第三代EGFR - TKI(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之间开展随机、双盲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研究方法:严谨设计与科学分组
MARIPOSA研究在方法设计上十分严谨。共有1074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被纳入研究,按照2:2:1的比例进行随机分配。其中,429名患者接受埃万妥单抗 - 拉泽替尼治疗,429名患者接受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另外216名患者接受拉泽替尼单药治疗。本次探索性分析重点聚焦于拉泽替尼单药和奥希替尼单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
研究结果:多方面数据深度剖析
无进展生存期(PFS):在中位随访时间达到22.0个月时,拉泽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5个月,而奥希替尼组为16.6个月(风险比HR = 0.98;95%置信区间CI:0.79–1.22;P = 0.86)。在预设的各个亚组中,两组的PFS结果基本相当,这表明在不同特征的患者群体中,拉泽替尼和奥希替尼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效果相近。
客观缓解率(ORR)与缓解持续时间(DoR):对于基线时有可测量病灶的参与者,拉泽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3%,奥希替尼组为85%,两组数据非常接近。在确认缓解的患者中,拉泽替尼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6.6个月,奥希替尼组为16.8个月,同样相差无几。这说明在缩小肿瘤和维持缓解状态方面,两种药物表现相当。
总生存期(OS):在中期分析时,两组均尚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HR = 1.00;95% CI:0.73–1.38)。这意味着就目前的研究数据而言,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方面,拉泽替尼和奥希替尼尚未显示出明显差异,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安全性:两组的不良事件大多为1 - 2级,且常常与EGFR抑制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与奥希替尼相比,拉泽替尼相关的QT间期延长发生率较低。QT间期延长是一种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不良反应,拉泽替尼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结论:疗效与安全性并驾齐驱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拉泽替尼显示出与奥希替尼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预设的亚组中亦是如此。这一结论为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参考。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状况、合并症、药物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拉泽替尼或奥希替尼进行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随访时间的延长,我们有望获取更多关于这两种药物的信息,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片剂
80mg、240mg
美国强生
拉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适用于经FDA‐批准检测方法确定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首线治疗。
2025-09-01 15:48:48
2025-09-01 15:37:58
2025-09-01 15:34:19
2025-09-01 15:20:47
2025-09-01 15:00:28
2025-04-28 14:33:16
2025-04-28 14:24:28
2025-04-28 14:05:52
2025-04-28 13:51:21
2025-04-28 13: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