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咨询→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肿瘤科 > 骨巨细胞瘤 >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这6大要点务必掌握!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这6大要点务必掌握!

    作者头像
    张馨予

    执业药师

    摘要:地舒单抗(DMAb)作为一种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是借助基因工程技术精心制备的。它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主要针对骨巨细胞瘤、实体肿瘤引发的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质疏松(OP)等病症展开治疗。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舒单抗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关键信息。

    浏览  次
    2025-10-24 09:30:24  发布

      地舒单抗(DMAb)作为一种全人源IgG2单克隆抗体,是借助基因工程技术精心制备的。它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主要针对骨巨细胞瘤、实体肿瘤引发的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质疏松(OP)等病症展开治疗。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舒单抗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关键信息。

    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这6大要点务必掌握!(图1)

      一、深入认识地舒单抗的治疗机理

      地舒单抗属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于对“RANKL”细胞因子的抑制。RANKL在破骨细胞(负责分解骨骼的细胞)的形成、功能维持以及存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信号的角色。当地舒单抗抑制了RANKL,就能显著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减缓骨吸收的进程,增加骨密度(BMD),最终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二、安全性、有效性与成本效益全解析

      有效性显著

      与安慰剂相比,地舒单抗(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在降低骨折风险方面成绩斐然:

      椎体骨折风险大幅降低,约降低68%。

      髋部骨折风险明显下降,约降低40%。

      非椎体骨折风险也有所降低,约降低20%。

      地舒单抗不仅能极大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还能减少癌症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是骨质疏松和骨转移治疗领域的一线药物。不过,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每6个月注射一次。

      安全性总体良好,但需警惕风险

      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务必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

      口腔健康:用药前应进行口腔检查,并在用药期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指标监测: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水平,以便及时掌握身体状况。

      遵医嘱停药:切勿自行停药,任何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成本效益佳

      在中国,针对绝经后无髋部、椎体以及腕关节骨折病史的骨质疏松女性患者,在各个研究年龄段内,地舒单抗与特立帕肽(TPA)、唑来膦酸(ZOL)、伊班膦酸钠相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这意味着患者可以用更低的费用,获得更高的质量调整寿命年。

      三、明确适应症范围

      美国医师协会2023年原发性骨质疏松动态临床指南中,将地舒单抗列为绝经后女性以及男性初次诊断骨质疏松患者的二线用药,适用于对双磷酸盐存在禁忌证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条件性推荐,中等强度证据)。

      我国2022年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指出,对于骨折高危且不耐受口服双磷酸盐的患者,可选择地舒单抗进行治疗;而对于骨折极高风险患者,地舒单抗则是可选择的抗骨质疏松初始用药。

      四、最佳疗程尚待明确

      目前,地舒单抗的最佳使用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来确定。现有的研究显示,最长疗程可达10年。不过,有研究提示地舒单抗的使用疗程与停药后骨丢失速率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地舒单抗停药后出现的多发椎体骨折(MVFs)可能与用药疗程有关。

      基于此,欧洲钙化组织学会(ECTS)与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建议,长疗程使用地舒单抗的患者在停药后应采用更密集的后续治疗方案。

      五、重视停药反弹效应

      反弹效应不容忽视

      停用地舒单抗后,其抗骨吸收作用会迅速消失,破骨细胞活性会出现“反弹式”增强,导致骨转换标志物急剧升高,骨密度快速下降,甚至多发椎体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应对策略

      绝不能突然停药。如果需要停药,医生通常会建议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来过渡,以抑制这种反弹效应,并且患者必须持续补充钙和维生素D。

      六、规范序贯治疗流程

      评估停药原因

      在考虑停药时,要与医生共同评估停药的原因,是因为完成了治疗疗程、出现了副作用,还是患者自身的意愿。

      评估骨折风险

      对于停药后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尤其需要进行桥接治疗。

      把握桥接治疗时机

      在最后一次地舒单抗注射后6个月左右(即下一次原定注射的时间点),开始使用双膦酸盐;对于高风险患者,甚至可以考虑提前至停药后4 - 8周开始监测骨转换标志物(如CTX),并在其开始升高时启动双膦酸盐治疗。

      桥接治疗的选择

      唑来膦酸:是最常用的选择。通常在地舒单抗停药后6个月给予一剂5mg的静脉输注。后续是否需要再次给药以及何时给药,需根据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来决定。

      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静脉用药的依从性较好,更为可靠。

      后续监测

      在转换为双膦酸盐后,需要密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如血清CTX或PINP),确保其没有反弹升高,并维持在治疗目标范围内。同时,也应定期复查骨密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侵权必究!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2025-10-24 09:30:24  更新
  • 地舒单抗基本信息

    处方药 地舒单抗
    • 剂型:

      注射剂

    • 规格:

      120mg(1.7mL)/瓶

    • 厂家:

      美国安进

    • 适应症:

      总客观缓解率25%,51%缓解持续时间8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