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领域,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IgG2 类),凭借其独特优势备受关注。它是目前唯一上市的 RANKL 抑制剂,在患者群体中使用愈发广泛,且用药便捷,每半年使用一次即可。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领域,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IgG2 类),凭借其独特优势备受关注。它是目前唯一上市的 RANKL 抑制剂,在患者群体中使用愈发广泛,且用药便捷,每半年使用一次即可。

一、作用机制:精准抑制,守护骨骼
地舒单抗是目前可用于人体治疗的活性最强的 RANKL 抑制剂。它能够以高亲和力与 RANKL 紧密结合,有效抑制 RANKL 与 RANK 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关键步骤,直接阻断了破骨细胞的生成与功能,进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量,全方位改善骨强度,为骨骼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独特规律,指导用药
(一)血清浓度变化
地舒单抗 60 mg 皮下注射后,会在第 10 天(范围 2~28 d)达到最大血清浓度(Cmax),此时 Cmax 为 6 μg/mL(范围 1~17 μg/mL)。达到 Cmax 之后,血清水平会在 3 个月(范围 1.5~4.5 个月)内逐渐下降,其半衰期为 26 d(范围 6~52 d)。值得注意的是,每 6 个月一次 60 mg 用药后,并未观察到地舒单抗的累积现象,且药代动力学特征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同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这为不同性别患者的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骨吸收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
地舒单抗 60 mg 注射以后,血清骨吸收标志物血清 I 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X)水平在第 3 天就下降约 85%,1 个月左右达到最大下降幅度。经过 6 个月的治疗,患者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会显著增加。正是基于这些药代动力学和骨密度变化的特点,地舒单抗注射液每 6 个月使用一次,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精准适用,规范用药
(一)适应症
地舒单抗适用于多种骨折高风险情况。对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它能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为绝经后女性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适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骨折高风险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二)用法用量
本品的推荐剂量为 60 mg,采用单次皮下注射的方式,每 6 个月给药一次。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腹部或上臂部,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
四、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间的转换:灵活调整,优化治疗
(一)双膦酸盐转换地舒单抗
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
肾功能不全: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地舒单抗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
不能耐受双膦酸盐类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在使用双膦酸盐过程中出现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转换用药可改善治疗体验。
对口服双膦酸盐依从性不佳:对于不能按时按量服用口服双膦酸盐的患者,地舒单抗的注射给药方式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双膦酸盐治疗过程中发生新的脆性骨折:这表明当前治疗方案效果不佳,转换地舒单抗治疗有望带来更好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既往使用过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或唑来膦酸的患者转换成地舒单抗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可进一步升高。
(二)特立帕肽与地舒单抗的序贯或联合治疗
特立帕肽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2 年,停药后应尽快序贯使用骨吸收抑制剂,以维持特立帕肽所取得的疗效。特立帕肽治疗 2 年后序贯使用地舒单抗治疗能显著提高腰椎、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然而,地舒单抗治疗两年后序贯特立帕肽治疗,患者髋部骨密度在 12 个月内会显著降低,之后再逐渐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特立帕肽与地舒单抗联合治疗较特立帕肽或地舒单抗单药治疗提升各部位骨密度更加显著。但特立帕肽序贯或联合地舒单抗治疗的抗骨折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临床使用中的常见疑问解答:消除顾虑,科学用药
(一)持续用药时间与停药序贯治疗
应用地舒单抗 5~10 年后需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停用。对于仍处于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可继续地舒单抗治疗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折低风险的患者,则可考虑转换成双膦酸盐继续治疗。地舒单抗长期治疗可持续提升各部位骨密度,且无平台期。不过,地舒单抗不会在骨基质中沉积,其抑制骨转换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停药后骨密度在 1~2 年内会回落至治疗前水平,骨折风险升高,停用地舒单抗后可出现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回落至治疗前水平、多发性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特别是在既往发生过椎体骨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因此,对于正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不应随意停药。若因各种原因需要停用地舒单抗,建议转换至其他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以减缓骨密度下降及骨折风险增加,并需密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BTM)及骨密度的变化。
(二)漏用处理
地舒单抗应每 6 个月定期使用一次。如果遗漏一剂地舒单抗,应尽快补充注射。此后,应从末次注射之日起每 6 个月注射一次,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对骨折愈合及手术的影响
地舒单抗在骨折围手术期使用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或术后感染风险,也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相反,它可增加假体周围骨量。在没有禁忌证、充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并且血钙水平正常的情况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随时启动地舒单抗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为骨折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四)主要不良反应
地舒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骨骼疼痛和肢体疼痛;偶见蜂窝织炎病例;罕见低钙血症、超敏反应、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病例。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转换和常见问题解答,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地舒单抗,为骨骼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地舒单抗 注射剂
120mg(1.7mL)/瓶
美国安进
总客观缓解率25%,51%缓解持续时间8个月以上
2025-10-24 09:37:29
2025-10-24 09:33:54
2025-10-24 09:30:24
2025-10-24 09:14:12
2025-10-24 09:07:41
2025-10-24 09:02:34
2025-01-15 15:57:32
2025-01-15 12:11:38
2025-01-15 12:05:50
2025-01-15 1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