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厄洛替尼属于一代肺癌靶向药,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表现出色。作为进口药物,国内医生对其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其他同类靶向药物相比,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这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耐受,提高生活质量。
厄洛替尼属于一代肺癌靶向药,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表现出色。作为进口药物,国内医生对其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其他同类靶向药物相比,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这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耐受,提高生活质量。

适应症广泛:精准狙击两类癌症
(一)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是一线用药,为患者提供了初始治疗的有效选择。
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化疗无效后,厄洛替尼可以作为后续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稳定期,经过4个疗程的含铂化疗方案后,厄洛替尼可作为维持用药,持续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二)胰腺癌
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用,是局部晚期或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用药,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作用机制:阻断信号,抑制肿瘤生长
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它能够可逆性地抑制特定类型的EGFR突变。EGFR存在于人体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表面,与细胞的生长及复制密切相关。厄洛替尼通过抑制EGFR,阻断了依赖EGFR的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
常见副作用:需留意但可控
使用厄洛替尼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副作用,包括皮疹、腹泻、感觉减退、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虽然这些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通过合理的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给药方法:简单易行,空腹服用
厄洛替尼的给药方法非常简单,每天一次,空腹服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2小时)。这种给药方式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谨慎用药,确保安全
(一)基因突变因素
对于没有上述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厄洛替尼作为维持疗法的效果要差于安慰剂。因此,在使用厄洛替尼前,必须进行基因检测,确保患者适合使用该药物。
(二)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在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建议与厄洛替尼错开2小时服药。因为厄洛替尼经肝脏代谢,主要通过CYP3A4,少量通过CYP1A2和肺同工酶CYP1A1。任何通过这些酶代谢或者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均有可能与厄洛替尼发生相互作用。例如,CYP3A4强抑制剂可以降低厄洛替尼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与单独使用厄洛替尼相比,酮康唑(200mg每天2次服用5天)通过抑制CYP3A4代谢活性导致厄洛替尼暴露增加(平均厄洛替尼暴露增加86%)。
(三)使用环境要求
本品必须在有此类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仅在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或三级甲等医院使用。这是因为厄洛替尼可能存在临床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监测和处理。
参考用法:精准剂量,个性化治疗
(一)非小细胞肺癌(有特定基因突变)
口服,150 mg,每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种用法针对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口服,150 mg,每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对于复发的患者,厄洛替尼可以继续发挥治疗作用,控制病情的发展。
(三)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
口服,150 mg,每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在维持治疗阶段,厄洛替尼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病情的稳定,延长生存期。
(四)胰腺癌
口服,100 mg,每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与吉西他滨联用)这种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权威评价:认可与肯定
(一)FDA评价
2004年11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特罗凯(厄洛替尼的商品名)用于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局部进展性或转移性NSCLC患者,这充分证明了厄洛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CFDA评价
2006年4月6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也批准了厄洛替尼的使用,使其能够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三)BR.21研究
BR.21研究是唯一经全球、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它证明厄洛替尼能显著延长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为厄洛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药品信息:全面了解,正确使用
(一)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厄洛替尼片
商品名称:特罗凯
英文:Tarceva
英文名称:Erlotinib 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Yansuan Eluotini Pian
(二)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厄洛替尼,化学名称为厄洛替尼。
严重不良反应:警惕风险,及时处理
(一)警告肺毒性
因NSCLC、胰腺癌或其它实体瘤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偶有报道严重间质性肺病样事件,包括致命的情况。在随机单药治疗NSCLC试验中,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发生率(0.8%)在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一样。在治疗胰腺癌试验中 - 联合吉西他滨,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发生率在厄洛替尼 + 吉西他滨组为2.5%,在安慰剂 + 吉西他滨组为0.4%。所有试验中(包括无对照组试验和有同时化疗的试验)共4900例厄洛替尼治疗患者总的发生率约为0.6%。
怀疑为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患者的诊断报告包括肺炎、放射性肺炎、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浸润和齿槽炎。症状可在服用厄洛替尼后5天到9月以上(中位39天)出现。大多数病例合并有其它引起间质性肺病的因素,如同时或既往的化疗、既往放疗、之前存在的间质性肺病、转移性肺疾病或肺部感染。
一旦出现新的急性发作或进行性的不能解释的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时,在诊断评价时要暂时停止厄洛替尼治疗。一旦确诊是ILD(间质性肺病),如果必要则停止厄洛替尼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二)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和肾衰
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腹泻,中度或重度腹泻应给予洛哌丁胺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减量。对严重或持续的脱水相关腹泻、恶心、厌食或者呕吐,患者需停药并对脱水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罕有伴随低钾血症和肾衰竭(包括致命)的严重脱水发生,主要是在接受同步化疗的患者中。
对发生严重性腹泻或持续性腹泻、甚至脱水的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危险因素的患者群(例如接受同步化疗、有其它症状或疾病、或有包括年龄偏大等其它基础因素的患者群),应中断厄洛替尼治疗,并采取适当措施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补液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包括血钾的监测。
(三)心肌梗塞/心肌缺血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6例患者(发生率2.3%)发生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其中1例患者由于心肌梗塞死亡。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3例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发生率1.2%),其中1例由于心肌梗塞死亡。
(四)脑血管意外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6例患者(发生率2.3%)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中出血1次,是唯一的致命事件。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没有脑血管意外。
(五)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2例患者(发生率0.8%)发生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两位患者均为同时使用了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没有发生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六)肝炎、肝衰竭
厄洛替尼使用期间报告了肝功能衰竭(包括死亡)的罕见病例。致混淆因素包括先前存在的肝脏疾病或合用肝毒性药物。因此,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者应停止服用厄洛替尼。
(七)肝功能异常患者
离体和在体实验均证明厄洛替尼主要在肝脏清除。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厄洛替尼的暴露量增加,需要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八)国际标准化比升高和出血可能
临床试验中报告了国际标准化比(INR)升高和少见的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非胃肠道出血,一些和同时使用了华法令有关。服用华法令或其它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INR。
厄洛替尼作为一款重要的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其特点、适应症、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厄洛替尼 片剂
150 mg*30粒
印度natco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
2025-10-25 09:09:23
2025-10-25 09:02:51
2025-10-25 08:59:45
2025-10-25 08:49:27
2025-10-25 08:43:40
2025-10-25 08:40:22
2025-03-05 15:32:40
2025-03-05 15:28:43
2025-03-05 15:23:23
2025-03-05 15: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