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在体内并无直接活性,但进入人体后,它会在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过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发挥其药理作用。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对快速增殖的细胞最为敏感,能够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正常增殖过程。
药品称呼
通用名:注射用环磷酰胺
商品名:注射用环磷酰胺
全部名称:环磷酰胺,注射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贮藏
遮光,密闭,在30℃以下保存。
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磷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磷酰胺氮芥及丙烯醛,磷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可干扰DNA及RNA 功能,尤其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 合成,对S期作用最明显。
环磷酰胺有免疫抑制作用是由于能抑制细胞的增殖,非特异性地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在抗原刺激后给予最为有效,而在抗原刺激前大剂量给予也有一定作用。环磷酰胺对B细胞的作用更显著,对于受抗原刺激进入分裂时的B细胞和T细胞有相同的作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环磷酰胺具有抗炎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能干扰细胞的增殖,部分是由于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
安全与疗效
为研究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效果。选取78例IMN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
对照组接受醋酸泼尼松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
结论:将环磷酰胺应用于IMN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完整说明书详情:
生产厂家
德国Baxter Oncology GmbH
成分
环磷酰胺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
环磷酰胺是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之一,治疗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尤文瘤、软组织肉瘤以及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有明显疗效。
目前环磷酰胺多与其他抗癌药级成联合化疗用于临床治疗。
本药也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非肿瘤疾患。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单药静脉注射按体表面积每次500~1000mg/m2,加生理盐水20~30ml,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用2次,休息1~2周重复。
联合用药500~600mg/m2。
儿童常用量:静脉注射每次10~15mg/k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周1次,连用2次,休息1~2周重复。
也可肌内注射。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是环磷酰胺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可引起白细胞下降,但较易恢复,血小板下降常不明显。
2.出血性膀胱炎:本品的代谢产物特别在大剂量注射时,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少、蛋白尿等。
3.肝功能损害:可有肝功能损害,一般较轻,停药可恢复。
4.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多不严重,停药后2-3天可消失。
5.其他:脱发、免疫抑制,偶有大剂量环磷酰胺引起水中毒,呋塞米可预防和治疗水中毒。
骨髓移植预处理应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可出现心脏毒性反应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感染、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或慎用。
贮存方法
遮光,密闭,在30℃以下保存。
适用人群
环磷酰胺是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之一,治疗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尤文瘤、软组织肉瘤以及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都有明显疗效。 目前环磷酰胺多与其他抗癌药级成联合化疗用于临床治疗。本药也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非肿瘤疾患。
药物相互作用
环磷酰胺可使血清中假胆碱酯酶减少,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因此,与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丙磺舒等同用时,应调整抗痛风药物的剂量。
此外也加强了琥珀胆碱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使呼吸暂停延长。
环磷酰胺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因而延长可卡因的作用并增加毒性。
大剂量巴比妥类、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影响环磷酰胺的代谢,同时应用可增加环磷酰胺的急性毒性。
有效期
24个月
剂型
注射剂
注意事项
1.应用本药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输液,保证足够的输入量和尿量,大剂量环磷酰胺宜同时给予美司钠,以预防和减少尿路并发症。
2.用药期间应监测血象、尿常规、肝肾功能。
3.肝病患者慎用。
4.本药配成溶液后不稳定,应于2-3小时内输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