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 PD)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属于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明显的变性与丢失,同时黑质 - 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发生变性,最终致使纹状体中多巴胺递质水平大幅降低。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 PD)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属于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明显的变性与丢失,同时黑质 - 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发生变性,最终致使纹状体中多巴胺递质水平大幅降低。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发出来,用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沙芬酰胺便是其中一种新型药物,它属于非儿茶酚胺类、可逆性单胺氧化酶 B(MAO - B)抑制剂,同时也是弱的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提高纹状体内细胞外多巴胺的水平。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波动时,沙芬酰胺可作为左旋多巴的添加治疗药物,也可与其他抗 PD 药物联合使用。自上市以来,沙芬酰胺就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沙芬酰胺的作用机制
沙芬酰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发挥抗帕金森病的作用:
可逆性抑制单胺氧化酶 B(MAO - B)
MAO - B 是脑内参与多巴胺降解的关键酶之一。沙芬酰胺能够可逆性地抑制 MAO - B 的活性,减少多巴胺的降解过程,进而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最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
弱的多巴胺再摄取抑制作用
除了抑制 MAO - B 外,沙芬酰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对多巴胺的再摄取。这使得更多的多巴胺能够保留在突触间隙中,延长其作用时间,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沙芬酰胺临床应用
沙芬酰胺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尤其适合作为左旋多巴(L - DOPA)的辅助药物,用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控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沙芬酰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例如减少“关”期时间、增加“开”期时间,同时还能降低左旋多巴剂量依赖性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的发生几率。此外,沙芬酰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认知功能下降等)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沙芬酰胺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沙芬酰胺整体安全性良好,但和所有药物一样,使用时也需留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失眠、头晕等,不过这些反应通常较为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暂。对于存在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沙芬酰胺时应格外谨慎,并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另外,沙芬酰胺可能与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存在相互作用,所以在使用沙芬酰胺之前,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
沙芬酰胺作为一种新型抗帕金森病药物,凭借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沙芬酰胺在帕金森病的治疗领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片剂
50毫克|100毫克
意大利赞邦
帕金森病(PD)患者。
2025-09-09 20:19:51
2025-09-09 20:14:37
2025-09-09 14:04:54
2025-09-09 14:03:53
2025-01-17 12:51:04
2025-01-17 12:43:04
2025-01-17 12:33:05
2025-01-17 12:23:52
2025-01-17 12:06:45
2025-09-09 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