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咨询→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免疫科 > 艾滋病 > 艾防知识:解码艾滋病,消除歧视藩篱

    艾防知识:解码艾滋病,消除歧视藩篱

    作者头像
    张馨予

    执业药师

    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晚期为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血液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感染症状因阶段而异,初期似流感,后期免疫系统受损致多种严重疾病。高危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但接受规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携带者不会传染。诊断有快速检测和确认检测,儿童检测有特殊要求。艾滋病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等预防,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控制病情,感染孕妇需及时治疗。此外,应消除对患者的歧视。

    浏览  次
    2025-04-02 12:40:19  发布

    艾滋病,这个曾让全球谈之色变的疾病,如今依然深刻影响着公共健康。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报告现存 HIV 感染者达 114.8 万例,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死亡人数中,艾滋病位居第一,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 7.6 倍。了解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做好预防与应对,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一、探秘艾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简称艾滋病毒),是一种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防线,白细胞首当其冲成为 HIV 的攻击目标。随着免疫系统被逐步削弱,感染者罹患肺结核、各类感染和特定癌症的风险大幅增加。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处于这一疾病的最晚期阶段。HIV 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像握手、拥抱、共同用餐等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同样值得警惕,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都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在治疗和预防方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若未经治疗,艾滋病毒通常会在数年后发展为艾滋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成人和青少年 CD4 细胞计数低于 200 个细胞 /mm³,或处于世卫组织第 3 期、第 4 期的情况,定义为晚期艾滋病。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5 岁以下的艾滋病毒感染儿童,均被认定为患有晚期艾滋病。

    二、艾滋病感染的信号

    艾滋病感染症状因感染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感染初期的几周,部分人可能毫无症状,另一部分人则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烧、头痛、皮疹、咽痛等。

    随着时间推移,免疫系统持续受损,会逐渐出现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烧、腹泻、咳嗽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还可能患上严重疾病,如结核病、隐球菌性脑膜炎、重度细菌感染,以及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癌症。此外,艾滋病毒会导致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猴痘等其他感染的病情恶化。

    艾防知识:解码艾滋病,消除歧视藩篱(图1)


    三、传播途径与风险因素

    艾滋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进行血液、乳汁、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交换传播。不过,坚持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不会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因此,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及时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给予相应支持,帮助他们坚持治疗,对改善其健康状况和预防病毒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一些高危行为和情况会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比如无安全套保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患有其他性传播感染疾病、在性行为中滥用酒精和药物、注射吸毒时共用受污染的针头及注射器具、接受不安全的医疗操作,以及卫生工作者不慎被针具刺伤等。

    四、艾滋病的诊断方法

    如今,艾滋病的诊断更为便捷。快速诊断检测法当天就能出具结果,艾滋病毒自测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注意,任何单一检测都不能确诊艾滋病毒阳性,必须由合格的卫生或社区工作者在社区中心、诊所进行确认检测。

    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毒诊断检测法,是检测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在感染后 28 天内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即所谓的 “窗口期”,抗体水平较低,许多快速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不过此时感染者仍具有传染性。近期有过高危暴露行为但检测结果呈阴性者,可在 28 天后再次检测。

    对于已被诊断为病毒阳性的人员,在正式接受治疗和护理前,应再次检测,以排除检测或报告错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 18 个月以下的儿童,快速抗体检测无法有效检测出艾滋病毒感染,必须在出生时或 6 周龄时进行病毒学检测。借助新技术,如今在治疗点就能开展此类检测,并在当天获得结果,大大加快了治疗和护理的衔接。

    五、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艾滋病虽然无法治愈,但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性交时使用男用或女用避孕套、定期进行艾滋病毒和性传播感染检测、推行男性自愿医疗包皮环切术,以及为注射和使用毒品者提供减少危害服务,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在药物和医疗设备预防方面,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口服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和长效产品、达皮韦林阴道环、注射用长效卡博特韦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虽无法治愈艾滋病毒感染,但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患者对抗其他感染。接受 ART 治疗的患者需终身用药,该疗法可降低体内病毒数量,阻止症状出现,使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坚持 ART 治疗且血液中无病毒迹象的人,不会将艾滋病毒传染给性伴侣。

    对于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应尽快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既能保护母亲健康,又能防止病毒在产前传染给胎儿,或通过母乳传染给婴儿。未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也可通过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感染。暴露前给予的药物称为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暴露后给予的则称为接触后预防(PEP)。当感染风险较高时,人们可考虑使用 PrEP 或 PEP,但需先咨询临床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支持各国实施晚期艾滋病一揽子治疗计划,致力于减少疾病和死亡。针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等机会性感染,新型艾滋病毒药物和短期疗法正在研发中,有望改变未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应用模式。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视筑起的高墙。艾滋病患者不仅是疾病的受害者,更需要社会给予理解与支持。每个人都应当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以关爱和包容的心态对待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与关怀。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侵权必究!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2025-04-02 12:40:1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