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脂稳定对心血管健康意义重大,PCSK9抑制剂类药物是降血脂的新选择,此前市场被进口药垄断。如今,首款获批的国产PCSK9抑制剂托莱西单抗已纳入医保,价格与进口药相近。研究表明,托莱西单抗降脂效果与进口药相当,在降低脂蛋白a上更具优势,且药物供应更有保障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同时升高的患者提供了更好选择。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维持血脂水平稳定,对守护血管健康、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说起降血脂的药物治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汀类药物。近年来,另一类通过注射给药的 PCSK9 抑制剂类药物同样崭露头角。
这类药物大多属于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精准靶向抑制 PCSK9.一方面,它能减少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降解,增加受体数量;另一方面,能提升肝脏对多余胆固醇的分解代谢能力,实现高效降血脂。值得一提的是,PCSK9 抑制剂无需每日用药,通常 2 到 4 周注射一次,就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50% 以上,降脂效果优于强效他汀。对于需严格控制血脂,但服用他汀不耐受或血脂不达标的患者而言,是理想的替代或补充药物。
此前,PCSK9 抑制剂市场被进口药垄断,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是我国首批获批的进口 PCSK9 抑制剂。但每针约 1300 元的高昂价格,让很多患者难以承受。随着国内药物研发水平的提升,多款国产 PCSK9 抑制剂获批上市。其中,托莱西单抗作为首款获批的国产 PCSK9 抑制剂,已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两款进口降脂针也已纳入医保,托莱西单抗医保后的价格与进口药相近,每年药费可控制在万元以内,减轻了患者负担。
那么,托莱西单抗的降脂效果究竟如何?与进口药相比有哪些优势?托莱西单抗是在中国研发上市的,其 III 期临床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患者,更具代表性。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 1200 多名中国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显示,对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单独使用托莱西单抗时,每两周注射 150mg,用药 12 周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 57.4%;每四周注射 450mg,12 周后该指标降低 61.9%。以每四周用药一次统计,超 60% 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可降至 1.8mmol/L 达标范围,75% 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幅超过 50%。在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的试验中,二者联用使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超 70%,脂蛋白 a 水平下降近 50%。由此可见,托莱西单抗单独使用或联合他汀类药物,都能有效提高高血脂患者的血脂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托莱西单抗与进口的依洛尤单抗等药物相比,又有何优劣?2024 年 11 月,中国医学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的网状 Meta 分析,给出了答案。该研究纳入 13 项随机临床试验,涉及近 5000 名受试者,对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和托莱西单抗这三种药物,在中等剂量他汀治疗基础上的降脂效果进行了对比。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若三种药物均每两周给药一次,治疗 12 周后,与安慰剂相比,托莱西单抗降幅为 57%,阿利西尤单抗降幅为 54%,依洛尤单抗降幅为 72%,依洛尤单抗比托莱西单抗高出 15%。而每四周给药一次时,托莱西单抗和依洛尤单抗的降幅相近,均在 65% 左右,显著优于阿利西尤单抗的 40%。值得注意的是,在脂蛋白 a 的控制上,托莱西单抗展现出明显优势。无论是两周一次还是四周一次的给药方式,托莱西单抗对脂蛋白 a 的降幅更大。两周给药 12 周后,托莱西单抗对脂蛋白 a 的降低效果比阿利西尤单抗高出 22%。
总体而言,托莱西单抗在降脂效果上与进口药相当,且在降低脂蛋白 a 方面更具优势。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 a 同时升高的患者,选择托莱西单抗能获得更多益处。此外,进口药纳入医保后大幅降价,导致多地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相比之下,国产托莱西单抗在药物供应上有望更有保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用药体验。
注射剂
150mg(1ml)/支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成人混合型血脂异常
2025-02-13 15:37:31
2025-02-13 15:21:14
2025-02-13 15:14:01
2025-02-13 15:04:48
2025-02-13 14:44:23
2025-04-03 16:04:50
2025-04-03 15:55:56
2025-04-03 15:46:16
2025-04-03 15:38:05
2025-04-03 15: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