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那曲唑与依西美坦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相当,均可降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延长患者的PFS,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在用药安全性上,阿那曲唑优于依西美坦,值得临床重视。
乳腺癌通常发生于乳房乳腺小叶或乳腺导管上皮,是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内分泌辅助治疗始于1896年Beatson的报道中,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比较了阿那曲唑(Arimidex,anastrozol)与依西美坦(Exemestane)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
探讨阿那曲唑与依西美坦在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
本试验共纳入120名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63)。观察组患者接受阿那曲唑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口服1mg,饭后半小时服用(上午9点),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依西美坦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mg,饭后口服,治疗6个月。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雌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FS。
依据《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中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tabledisease,SD),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大﹤25%;病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overallresponserate,ORR)=(PR+CR)例数/总例数×100%。于治疗6个月后复查影像学评价临床疗效。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2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E2、E1、P水平。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
每隔两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肿瘤是否发生进展(每两个月复查影像学)或出现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治疗后2年或肿瘤发生进展,记录患者的一线PFS和二线PFS。
(注:PFS:从治疗开始至肿瘤发生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一线PFS:初次接受内分泌治疗(排除解救化疗)患者的PFS;二线PFS:在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后患者再次接受其他内分泌治疗的PFS。)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52.63%,对照组的0RR为52.38%,无明显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2、E1、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的E2、E1、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的E2、E1、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面部潮红、乏力、骨关节痛、腹泻、头痛、恶心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一线PFS和二线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那曲唑与依西美坦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相当,均可降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延长患者的PFS,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在用药安全性上,阿那曲唑优于依西美坦,值得临床重视。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对所购药品的质量存在质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或向相关部门举报。
2022-05-18 17:27:47
2023-12-15 17:15:19
2023-12-19 14:27:03
2023-05-05 14:36:27
2023-05-05 14:33:57
2024-02-28 14:51:31
2024-02-27 13:55:49
2024-02-20 15:23:13
2024-02-01 13:46:21
2024-01-24 14:40:25